资讯类别>>
人气排行

“理想的契合——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理想在中国”河海艺角第三期活动圆满结束

2021/5/9 9:48:26 次浏览 分类:新闻和动态

2021年58日,河海大学图书馆举办了河海艺角系列活动的第三期理想的契合——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理想在中国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职业画家房咏江老师,他从绘画艺术这一新颖的角度,带领同学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五四运动。

     房咏江老师介绍,从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中西方文化就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文化的交融和对优秀艺术色彩的吸收一直存在于东西方之间,这也为五四运动时期西方绘画风格传入中国打下了基础。
      
接着,房老师从沈家蔚的画作《北大钟声》开始,讲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民和社会的诉求: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同时更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那个时代,人们渴望打破陈规陋习,获得思想的解放,赢得精神的独立。
      
在艺术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映具体为:中国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美术终于成为独立的一门专科;同时,民间艺术开始逐渐走到明面上来,因其在内容上接近大众审美,更有利于传播新文化思想,所以民间艺术开始了迅速发展。

      房老师随后介绍了早期的两种艺术表达途径。一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题材途径。该流派希望把西方艺术中的写实手法引入中国,改变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让美术更接近现实。比如徐悲鸿的画马图,引入了明暗、阴影,通过光线的不同塑造立体层次感,显得更为真实。二是以刘海粟等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形式途径。该流派注重在画作中表达对所见人或事物的感受,在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有所保留的基础上,同时把现代绘画交融其中。两个流派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画坛巨擘,比如喜欢反映人们日常生活情趣的齐白石、常把民间社会题材运用在画作中以表达哲思的丰子恺等。
      
这两种绘画流派虽然在表现风格上有所殊异,他们表达的理想追求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希望通过绘画艺术的革新来表达和透析社会现实,传播优秀的新文化,鼓励思想和精神的解放,这是五四精神对个体的折射,而这一理想追求,使他们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采纳了许多优秀出色的西方绘画手法,令画坛一改往日风貌,涌现出许许多多出彩的新作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契合,让他们在那个时代迸出思想与艺术的火花,为中华艺术文化创造出许许多多无价的瑰宝。

      接着,房老师还重点介绍了著名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美术风格在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开国大典》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在暖色调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因此该画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针对观众提出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是否有存在意义的问题,房咏江老师表示,艺术是对存在的感知以及对存在极限的挑战,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这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它的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随后,房老师还向河海学子推荐了如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等一些艺术鉴赏的入门书籍,希望有助于河海大学的同学们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图书馆

2021年59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