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孕育“河海非遗”的种子,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河海大学“非遗课堂”第一讲开课啦!!!
11月7日下午14点,在校宣传部、组织部、图书馆和力材院的精心组织下,图书馆馆员、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南京泥人)代表性传承人朱敬伟老师现场为五十余位热爱泥塑艺术的同学亲授泥塑工艺技艺、传播泥塑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魅力。
大师简介
朱敬伟是河海大学图书馆馆员,南京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民间泥塑研究会会长,南京市栖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南京彩塑)传承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南京泥人)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南京市首届”秦淮工匠“获得者,南京市首届职工”五一能手”获得者。
非遗课堂
本次非遗课堂上,泥塑大师朱敬伟以生动风趣的讲述与指导带我们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世界。朱老师首先以简单的理论讲解开题,向同学们介绍了泥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从日用品到艺术品、从家用器皿到家庭装饰品乃至宗教之物......泥塑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泥塑艺术正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进入实践环节,朱老师给同学们定下了“河海之手”的创作主题,不规定刻板的形态,而是希望大家发散思维,捏出自己想像中的那个“河海之手”,孕育具有河海特色的非遗种子。朱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不做过多的修饰保留泥塑作品充满生机的本体,注入真情实感的创作便是最具艺术色彩的。
制作泥塑的第一步是材料的准备,为了给同学们更好的课堂体验,课堂开始前现场便预备好了黏土、自来水和美工刀、报纸等工具。
接着便展开了期盼已久的泥塑制作,朱老师指导同学们采用分步制作法,先捏出倒三角或者扫把形作手掌,后捏出五指并粘结在“手掌”上。他只使用简单的清水和泥土进行粘连,几番操作之下,一双栩栩如生的小手便呈现在大家眼前。制作途中,朱老师每讲完一个步骤,都会亲切地走到每一位同学的身边指导,帮助同学美化自己的“河海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