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类别>>
人气排行

非遗课堂第二讲:“紫砂壶艺术与制作”成功开展

2020/12/7 10:31:04 次浏览 分类:新闻和动态

为响应国家号召,做好校园非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同学们的艺术思维,河海大学“非遗课堂”持续进行中。

12月5日下午14点,非遗课堂第二讲在图书馆401室准时开课。在图书馆非遗传承工作团队的组织下,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黎明老师现场为五十余位热爱紫砂壶艺术的同学亲授紫砂陶制作技艺。

范黎明大师生于江苏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学校毕业进入紫砂工艺二厂跟随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徐元明学习制壶技艺,后随江苏省乡土技艺技能大师范志中学艺并从事创作设计。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省陶瓷研究所深造。又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国良先生的指导,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制壶技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尤以光器、花器见长,手法细腻、造型简洁。作品圆润中透灵气、繁复中含精炼。

在课堂上,范黎明大师用多姿多彩的紫砂壶作品为我们展开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紫砂壶盛宴。力材院的李改叶老师从旁辅助、妙语连珠,更好的介绍了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首先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河海大学与紫砂壶艺术之间的渊源。河海大学以水而生,依土而建,大水和大土之中的建构设计的美学概念尤为重要,而隐藏于其中的小水小土更是体现了环境保护的观念。紫砂壶的制作恰恰是精确的水和精确的土之间的结合,再加上一把火,就是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实际上,从做紫砂壶的开始那一小块土时,这个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艺术的价值绵延不绝,这也是非遗课堂所开展的意义。

随后,李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记在心中,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进行领悟。

进入实践阶段,范大师首先提出了制作三个圆形胚底的要求。同学们运用工具将一块块原泥拍打成心中所需的模样。

拍泥是制作紫砂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将泥拍实而排出泥内空气,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所需的形状,这对初步接触的同学们不失为一个挑战。发觉同学们手中的泥土过于潮湿,范大师让同学们将泥闲置一会儿,待其微干。同时,李老师也邀请同学们上前来观看范大师制作的过程。水的占比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接下来是制作壶身,拍打成长方形的泥土以45°连接,不用胶水,以泥土自身黏性固定,在手与棒的拍打下逐渐成形。

同学们也开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壶身,虽有诸多不易,但同学们不惧困难,不怕失败,在老师们的鼓励和范大师团队的协作下也做出了精彩的作品。


紫砂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每一个朝暮恬柔的气息里,紫砂壶静谧如月。在茶香氤氲里,它不时营造着一个充满禅味和诗意的意象,使人思接千载,神游物外,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水之子”沉醉于其中,跟随范大师赶赴了一场艺术的盛宴,这是我们的幸运,同时也交付了我们传承的责任。让我们期待下一次非遗课堂的展开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