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科学家——科睿唯安
2020年11月18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60多个国家的6167位来自各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入榜。
中国内地上榜人数继续激增,入选科学家从2019年的636人次(占比10.2%)上升到今年的 770 人次(占比12.1%)。2019年,中国内地已取代英国成为第二大“高被引科学家”所在地区。2020年,中国内地仍位居第2。
中国科学院入选科学家数量排名全球机构第2位,清华大学从去年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举跻身前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在2020年排名也进入榜单前列。
从整体来看,自2018年引入超过2000名跨学科领域的高被引学者后,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总数稳定在6000余名,本报告统计2016-2020年度高被引学者名单数量,如下表1。
表1 2016-2020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统计
| 年份 | 全球入选人数 | 中国入选人数 | 我校入选人数 | 
| 2016年 | 3266 | 156 | \ | 
| 2017年 | 3538 | 218 | \ | 
| 2018年 | 4058 | 482 | \ | 
| 2019年 | 6216 | 636 | \ | 
| 2020年 | 6167 | 770 | 1 | 
注释:在2018年之前科睿唯安将中国地区的高被引学者隶属机构分为台湾(Taiwan)与中国(China),其中中国(China)包括中国大陆地区与香港地区,自2018年起,进一步将中国地区的高被引学者隶属机构分为三类:台湾(Taiwan),香港(Hong Kong)与中国大陆(China Mainland),因此为统一标准,本文所标注的国家仅讨论2016-2020年中国大陆高被引学者隶属机构及其学科发展。
2016-2020年间,我校共有1位学者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具体如下表2。
表2 我校2016-2020年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 序号 | 学者姓名 | 学科名称 | 入选年份 | 
| 1 | 陈文 | 数学 | 2020 | 
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规则:
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着重在近期的研究成果,因而选取最近11年期间 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SCIE,SSCI) 中收录的科学及社会科学期刊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进行分析(高被引论文即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引文影响力排在前1%的论文)。该名单的资料来源于InCites平台上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资料库,学科的分类采用ESI的21个按照期刊划分的大学科领域遴选,对于Science、Nature等交叉学科的期刊,会依据对论文参考文献的分析,将论文逐一划分到对应的21个学科领域。高被引论文对同年发表的论文进行相互比较,因此这种基于百分位的筛选方法消除了较早发表论文相对于近期发表论文的引用优势。
2018年起,高被引学者名录增加“跨领域项目”(Cross-Field Category),以表扬那些同时影响多个领域,但论文被引用次数在单一学科中较难以入选的研究人员,就像免疫学家可能横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化学家则同时涉足材料科学及工程学;而新评选项目的导入能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的高墙,让科研趋势紧跟时代潮流。
2020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内地上榜科学家中,有621人来自123所高校。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55人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30人次,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24人次,并列第三。
	
2020中国内地高校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可查阅如下网站:
https://www.cingta.com/detail/18871
2020年度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10的国家和地区
| 排名 | 高被引科学家 所在国家和地区 | 高被引科学家人次 | 入榜“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百分比 | 
| 1 | 美国 | 2650 | 41.5 | 
| 2 | 中国内地 | 770 | 12.1 | 
| 3 | 英国 | 514 | 8.0 | 
| 4 | 德国 | 345 | 5.4 | 
| 5 | 澳大利亚 | 305 | 4.8 | 
| 6 | 加拿大 | 195 | 3.1 | 
| 7 | 荷兰 | 181 | 2.8 | 
| 8 | 法国 | 160 | 2.5 | 
| 9 | 瑞士 | 154 | 2.4 | 
| 10 | 西班牙 | 103 | 1.6 | 
2020年度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10的机构
| 排名 | 高被引科学家所在机构 | 高被引科学家 所在国家和地区 | 高被引科学家人次 | 
| 1 | 哈佛大学 | 美国 | 188 | 
| 2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内地 | 124 | 
| 3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106 | 
| 4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美国 | 103 | 
| 5 |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 德国 | 70 | 
| 6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62 | 
| 7 | 布罗德研究所 | 美国 | 61 | 
| 8 |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 美国 | 56 | 
| 9 | 清华大学 | 中国内地 | 55 | 
| 10 |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 美国 | 54 |